“双碳”目标叠加电动化渗透预期提前,能源体系进行重构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TWh背景下,锂电核心材料需求也从万吨向百万吨级跨越。
据GGII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1516GWh,对应的四大材料需求均突破百万吨。其中,电解液及磷酸铁锂需求更是有望超过200万吨,接近小型化工行业体量。
下游供需的越级演变,开启呼唤体量更庞大的选手入局,越来越多化工巨头重金投掷,并且以从事氟、磷为产品核心的化工龙头率先奔袭进场。
此前,由于锂电材料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磷、氟化工巨头更多扮演的是基础化工副产品的上游供应商角色。
伴随着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对能源材料的需求规模不断增大,触发化工企业的供应逻辑与利润增长点发生转变,让其开始倾斜更大的资本及资源投入,从边缘供应向主力供应角色迈进。
同时,随着锂电材料发展向大宗化趋势演进,拥有成本制造能力、大规模制造优势及化学合成技术积淀的化工龙头,有望成为锂电材料行业极具潜力的中坚力量。中化蓝天便是当中佼佼者之一。
今年9月,中化蓝天“年产1.9万吨VDF、1.5万吨PVDF及配套3.6万吨HCFC-142b原料项目”在上虞基地开工。
万吨级PVDF项目的上马,对提高中化蓝天在国内外氟树脂聚合物行业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扩大在锂电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除了PVDF之外,纵观中化蓝天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版图,其已覆盖电解液、锂盐(六氟磷酸锂)、添加剂等相关领域,且产能扩张步履不断加快。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国家队”,中化蓝天具备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多重优势,必然是新能源下一阶段赛道竞争的重要选手。
顺周期趁势“崛起”
中化蓝天进入锂电材料领域始于2012年,并以技术先行,旗下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彼时已开展锂电领域PVDF的研究,为获得锂电TOP客户批量认证打下了产品开发基础。
2015年,基加利修正案呼声已高,对于深耕氟化工60余年、主营制冷剂业务的中化蓝天来说,战略转型的决策迫在眉睫。同期,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推行,汽车电动化转型的趋势明显。
随后的2016年起,中化蓝天启动调研,从西南到东北,跨越一个大中国,调查锂电行业不同业务板块的生态环境和发展趋势,寻找业务切入点。
期间,中化蓝天陆续对锂电领域不同业务方向进行可行性论证,这一过程不仅使中化蓝天快速深入了解整体行业,同时公司进入锂电行业最优的路径和后续实施方案也更清晰了。
恰逢2017年,当时的中化集团正式明确了锂电战略,开始向锂电产业整体谋划,紧跟中化集团的战略部署,中化蓝天进一步明确了锂电电解液和PVDF业务的发展战略。
战略的笃定,也让中化蓝天在锂电材料市场的进攻节奏不断加快:
◆ 2018年-2019年,中化蓝天PVDF业务在锂电两家TOP企业实现批量导入;
◆ 2018年9月,中化蓝天提出“电解液+”锂电材料一体化战略;
◆ 2019年,并购宏源药业六氟磷酸锂业务,同步启动电解液工厂建设;
◆ 2020年,并购北化所电解液业务,年底自有电解液工厂正式投产;
◆ 2021年,电解液业务实现向国内主要动力领域头部客户供货。
距离提出一体化战略短短3年,中化蓝天依托氟化工研发与产业化优势,构建出锂电材料“研-产-销”一体化格局。
“野心勃勃”的新能源版图
截至目前,中化蓝天已经实现PVDF、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锂电核心材料的产业化生产,并在新型锂盐添加剂的产业化上做好了前瞻性布局卡位。
锂电材料已然成为公司的重点战略方向,配合下游百GWh产能的扩张规划,中化蓝天在产能部署及市场战略层面已经做好铺垫。
产能规划层面,中化蓝天现有电解液产能2万吨/年,六氟磷酸锂产能4000吨/年,PVDF产能5000吨/年。2025年,中化蓝天规划实现电解液总产能30万吨、六氟磷酸锂总产能2万吨、PVDF总产能5万吨。
市场战略层面,公司电解液合作客户基本覆盖头部企业,未来将考虑配套客户在海内外实施产能扩张;六氟磷酸锂除了自身配套之外,也形成了以头部客户为主的优质客户结构;PVDF同样瞄准的是数码、动力和储能电池行业的头部企业。
从业务核心优势看,中化蓝天则是集技术研发、上游氟资源掌控及全球资源优势于一身。
研发上,中化蓝天全资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始建于1950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省级科研院所之一,也是多个国家级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拥有锂电材料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实验室,支持锂电领域的材料创新。
公司在含氟化学品领域更是以生产工艺见长,很多氟化学产品都是国内首家开发生产。技术研究和领先工艺的结合,让中化蓝天在性能添加剂开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资源上,中化蓝天拥有上游氟资源(萤石矿)的独特优势,萤石储量和低品位萤石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内遥遥领先。
同时,中国中化拥有全球化业务、基地、资源,在总部对锂电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源扶持下,中化蓝天也会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借助各方资源力量,未来实现在海内外进一步布局。
TWh时代,对于锂电池供应链企业而言,只有具备雄厚资本实力、强大技术研发且满足规模交付的企业,才有资格参与到新一轮市场竞争中。
中化蓝天已然具备并握住了赛道入场券。
价值外溢卡位新周期
锂电材料正在成长为百万吨级别赛道,除了原本基于行业集中度孵化的细分龙头之外,越来越多化工龙头也参与到锂电材料赛场中,新一轮市场竞逐已经开启。
目前锂电材料供应链合作发展已经呈现出三大趋势:
一是,下游头部电池客户开始参与锂电材料链核心资源的锁定;
二是,通过电池企业与锂电材料企业对上游资源的长单锁定,市场价格呈现了二分化的趋势,头部成本优势在扩大的同时也稳定了市场秩序;
三是,行业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优势在今年得到凸显,并且围绕客户配套的产能扩张速度很快,形成了头部集中的局面,后续头部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扩大。
中化蓝天的判断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良好预期下,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创新企业已参与到整个行业中。尤其基于整个行业仍在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如果有好的产品技术和快的布局速度及实力,依然有可能打破现有局面。
基于此判断,中化蓝天制定了“电解液+”战略格局,将重点围绕市场需要的、有核心竞争力的锂电材料进行创新布局。比如新添加剂的产业化、围绕客户的电解液产能配套、新型号粘结剂的产业化等。
高工锂电认为,作为锂电材料领域的国家队选手,中化蓝天的价值正在不断外溢,并有望在未来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其差异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技术的持续创新。随着电池体系的技术持续进步,更高电压和能量密度、更苛刻的使用条件和长寿命的要求,都对电解液及溶剂、添加剂和PVDF体系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中化蓝天的研发积淀,可以为下游在产品前沿开发合作上带来更多的价值。
2、产业链供应保障与工艺降本。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过程中,终端包括下游对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需求一定会更强烈。中化蓝天在对上游产业链进行布局的同时,也基于氟化工产业化积淀不断追求工艺的优化与成本降低,为下游创造更高的成本竞争力价值。
3、可靠性与合规性。虽然行业企业高喊产能规划,但是将产能开好、开稳、开长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化蓝天作为锂电供应商中稳定可靠的国家队选手,按照杜邦HSE管理要求,以危险化学品行业的要求标准,严格做好工厂规划建设和与运营管理。
可以看到,全球能源变革及TWh时代的到来将给中国动力电池及产业链企业带来巨大的空间和机会。在锂电材料领域,新的机会窗口正在开启,以中化蓝天为代表的在技术研发、产能供给、资源整合等环节做好前瞻布局的中国企业,将会分得产业红利。